目前,海南省全面推进18岁以上人群“应接尽接”,广大市民接种新冠疫苗的热情高涨。一些荨麻疹、银屑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患者,以及对牛奶、鸡蛋、鱼虾等过敏的人关心能否接种新冠疫苗,对此,记者采访医院(医院)皮肤科医生邓献和,为大家答疑解惑↓↓↓
对鱼虾等海鲜过敏,避开过敏发作期可接种
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呢?邓献和医生表示,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(第一版)》显示,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,如急性过敏反应、过敏性休克、喉头水肿、过敏性紫癜等,不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。接种第1剂新冠疫苗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及过敏反应如荨麻疹、血管性水肿、急性过敏反应等不接种新冠疫苗。
另外,有既往过敏史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?邓献和医生表示,对牛奶、鸡蛋、鱼虾等海鲜、酒精等食物过敏;对花粉、螨虫、冷空气、油漆、塑料、香水等接触性过敏;对蚊虫、蜜蜂等刺蛰类过敏,均可接种新冠疫苗,但需避开过敏发作期。酒精过敏者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应用不含酒精的络合碘(碘伏)进行消毒。
患急性荨麻疹等皮肤病急性期,暂缓接种
哪些情况可考虑暂缓接种疫苗?邓献和医生表示,正处在炎症、感染,发热或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。此外,第一次接种后出现过不良反应(风团,或其他一过性皮疹),第二次接种宜暂缓或者不接种。特殊岗位必须注射者,在注射点要增加留观时间,或咨询相关专业医生。
另外,患上皮肤科常见疾病的急性期,如急性荨麻疹、接触性皮炎、带状疱疹、药物性皮炎、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等,应暂缓接种。
邓献和医生提醒,遇到上述特殊情况时,要征求专业医生的建议。
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稳定半年以上,无不适可接种
荨麻疹、银屑病、白癜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湿疹皮炎类患者是否能接种疫苗?
邓献和医生表示,目前我国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在体内诱发的是体液免疫,从免疫学机制上讲,诱导产生的是IgG/M抗体,即使能够诱发T细胞免疫(免疫学推测),产生的结果也是克隆性T细胞活化,而非泛发性T细胞活化,所以疫苗对荨麻疹、湿疹、皮炎类及银屑病患者影响甚微。只要上述疾病不处于疾病进行期(急性渗出、发热、关节疼痛),皆不影响注射。而白癜风疾病涉及到不同发病机制,不影响接种。
系统性红斑狼疮处于非急性发作期,无皮肤红斑、脱发、斑秃、关节肿痛、粘膜溃疡、肌肉疼痛等表现,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,服用维持量药物,无其他不适,可接种新冠疫苗。
皮肤科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?邓献和医生表示,银屑病、特应性皮炎等处于疾病进行期,不建议接种疫苗。病情稳定后,可以考虑接种。但是,与其他生物制剂注射要间隔14天以上。
若接种后出现一过性皮疹,症状严重及时就诊
注射疫苗后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?邓献和医生表示,一般接种后24小时内,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、红肿、硬结或者局部瘙痒;另外,可能出现困倦、乏力、头痛、头晕、一过性发热、一过性皮疹(荨麻疹)。
打新冠疫苗如果出现一过性皮疹(荨麻疹),要怎么处理吗?邓献和医生表示,如果只是局部出现轻微红肿、疼痛等症状可以观察;如果症状严重,医院就诊。
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?邓献和医生表示,提倡不饮酒、清淡饮食。对于酒及酒精类饮料摄入,少饮不如不饮。酒精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加,机体免疫力下降,加重接种疫苗后的不适感。而多种蛋白类饮食摄入有可能引起荨麻疹,从医生角度,难以界定出现的皮肤症状是由于疫苗引起的,还是饮食引起的,在此提倡清淡饮食。
新闻
多一点
新冠疫苗可能会致癌?
打完新冠疫苗就能摘口罩了?
新冠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?
打完不能洗澡?
最近,关于“打疫苗”
出现了很多谣言
我们一起来看真相
↓↓↓
谣言一
打新冠疫苗前吃饭喝水能避免不良反应
真相:疫苗的不良反应与体质、年龄、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,与是否吃饭喝水基本无关。
无论接种疫苗前有没有吃饭或喝水,都不影响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否。不过接种疫苗前吃点东西,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能量,免疫系统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产生抗体。接种疫苗后一周内不要接触自己容易过敏的食物,不饮酒,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,建议清淡饮食、多喝水,适当休息。
谣言二
第二针2周-3周必须打,晚了就前功尽弃
真相:3周-8周内接种第二针即可。
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;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,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。
谣言三
新冠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,半年后还要再打
真相:目前只有半年的数据,不是只能保护半年。
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: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,大概是6个月以上。这是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,不代表免疫只有这些时间,且抗体也不是唯一衡量保护的指标。
人类接触新冠病毒才一年多,新冠疫苗问世的时间就更短了。所以,目前关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研究仍在持续观察中。针对率先接种过疫苗的“先锋队”研究发现,接种者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。专家们也在继续加强监测,更长期的保护效果,需要进一步观察。
谣言四
新冠疫苗可能会致癌
真相:不存在。
目前研发的国产疫苗是RNA疫苗,致癌的病毒大多为DNA病毒,因此不存在致癌问题。
谣言五
打新冠疫苗会改变人体基因,变成转基因人
真相:危言耸听,毫无科学依据。
mRNA疫苗不需要进入细胞核便可表达抗原蛋白,而且是靠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主动富集(搜集)抗原蛋白而通过一系列分子机制,产生中和抗体。注射mRNA到人体内不会改变人体细胞的DNA。新冠病毒是RNA病毒,但不是“逆转录RNA病毒”,所以新冠病毒的基因不会整合到人体染色体中。
谣言六
打完新冠疫苗就能摘口罩了
真相:接种完疫苗后,仍然需要坚持戴口罩、勤洗手等防疫措施。
任何疫苗的保护率都并非百分百,口罩要不要摘,取决于打完疫苗会不会感染。目前研究显示,我国新冠疫苗保护率约70%,但对避免转成重症的保护率超过90%,对避免发生死亡的保护率接近%。为了防止感染,在全球疫情没有结束之前,建议打完疫苗继续戴口罩。
谣言七
打完疫苗当天不能洗澡
真相:可以洗澡。
但应尽量避免接触接种区域,主要是需注意不要有伤口、破损。喜欢大力搓澡的,就请先缓几天吧。
谣言八
新冠疫苗别人打了,我就可以不打
真相:别人打完是保护了别人,你没打就保护不了你。
即便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后疫情不会传播,也不代表个体不会被感染。假如发生了新的疫情,病毒一旦传播开来,如果你不打,那你就有被感染的可能。
世界上其他国家疫苗接种率覆盖得多了,他们要到中国来,我们开放了国门,这个情况下如果我们的人群免疫屏障低,就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危险性,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保护起来。
如果不打,世界重新开放的时候,我们是没有免疫力的。如果全球其他国家没有很好进行疫情防控,中国始终会暴露在疫情风险之下,也始终会受到输入病例的影响,因此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。
谣言九
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,疫苗没用了
真相: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,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疫苗失效。
虽然病毒一直在变异,但到目前为止,它的临床特性没有改变。目前科学家发现,国产疫苗对部分英国变异病毒仍有效果。病毒变异是正常现象,新冠病毒是个全新发现的病毒,不能因为病毒变异,就对疫苗没有信心。
在3日晚的央视采访中
医院感染科主任
张文宏也再次提到了打疫苗的重要性
“关于未来,其实不仅仅瑞丽,还有千万个瑞丽,中国还要开放,世界必将打开,我们有更好的屏障吗,除了肉体?”
4月4日,上海市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个人微博中,写下这样一段话。他表示,疫苗不接种成功,就无法彻底开放。针对疫苗接种犹豫现象,他直言,大家觉得“风险不在我身边”,对远方的风险不予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lwxh.com/zlyy/14533.html